最近 Web3 社交成为热门话题,许多项目推出去中心化社交概念。但真的有去中心化社交的需求和基础吗?如果我们审视成功的社交产品,三个最关键的要素 —— 优质内容、大量活跃用户和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,目前的 web3 社交项目难以达成。
优质且丰富的内容生产者在哪?#
内容丰富性方面,像 Twitter 每日产生 5 亿条推文,web3 项目远远跟不上。Solana 上的 Magic Eden 仅 1.2 万用户,Farcaster 每日 posts 也只有 1000 条左右。用户规模更是 web3 社交的软肋,几乎所有项目的活跃用户都在 10 万以下,远不及 Web2 社交产品。
大量活跃且互动的用户在哪?#
目前最大的 web3 社交平台 Steem, 在过去 3 年里日活跃用户数一直在 1 万人左右徘徊,内容产量和质量也难以和中心化社交产品相比。Minds 是另一个较知名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,在 2018 年底刚达到 50 万注册用户,但日活跃用户数在 1 万人以下,用户互动和分享内容的频率也远不及 Twitter 等。
不是盘子,长久激励在哪?#
长期激励也是关键问题。web3 社交项目大多通过代币激励用户创作和互动,但这种短期行为驱动难以形成长久社交习惯。Recast 每日帖子 activit 仅 0.3%,Farcast 更是低至 0.03%, 可见代币激励难以长效。更重要的是,目前这些项目的激励机制 —— 如通过赞赏和代币激励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和频繁互动 —— 效果并不理想。因为代币价格变动剧烈,而用户也更看重平台关注度和影响力而非短期的小额代币收益。
现实 VS 理想#
总而言之,web3 社交目前仍然是一个概念大于实践的领域。它缺乏内容丰富度、大规模用户群和长期激励机制,这些是社交的三大基石。Web3 社交如果要真正落地,还需找到自己的定位 —— 满足用户真实需求,而非概念炒作。内容生产者、用户群 scale 以及激励机制,仍然是它需要解决的三大要素,这需要社交场景下去中心化技术的深度创新,目前来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。总的来说,web3 社交的概念似乎已大于现实,要成为主流还需更多实践和探索。